上一页|1|
/1页

主题:山东老年人口全国,他们在哪些事上容易被骗?

发表于2017-03-16

骗子们都在盯着老年人的钱包!


目前,山东省60岁以上老年人2056.97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0.68%,居全国。


那么,山东的老年人,容易在哪些领域被骗呢?


我们来看一下山东省消协15日公布的山东省老年人消费调查报告。该报告调查区域主要覆盖济南、青岛、烟台、潍坊、临沂、德州和菏泽等7个城市,全省共收集到有效问卷1150份。报告显示,无论在医疗保健、旅游出行,还是老年生活、理财等方面,都存在许多消费陷阱。


(一)骗子首先诈骗对象:独自在家老人。


超过两成的老年人平时是独自在家,这部分老年人容易上当受骗,是骗子的诈骗对象。


调查显示,有22.7%的老年人表示自己平时是独自在家。由于儿女常年不在身边导致这部分老年人对于各类新生骗局的了解相对滞后,给了骗子可乘之机,是骗子的诈骗对象。

 

(二)夸大保健品效果,诈骗案层出不穷。


六成以上的老年人选择服用保健品进行身体保健,期望通过服用保健品来达到提高自身免疫力、预防疾病、调理身体、治疗慢性疾病等效果;而有些商家抓住老年人对身体健康的过分追求的特点故意夸大保健效果来吸引老年消费者,导致老年消费者在保健品上的支出不断上涨。


调查显示,64.8%的老年人通过服用保健品进行身体保健,另外有52.7%的老年人选择保健器械进行身体保健;37.8%的老年人每月在保健品上的花费超过了300元,其中12.4%的老年人每月花费超过了800元。


调查显示,60.7%的老年人希望通过服用保健品来提高自身免疫力、预防疾病,52.3%的老年人希望通过服用保健品来调理身体,17.1%的老年人希望通过服用保健品来治疗慢性疾病,10.9%的老年人希望通过服用保健品进行辅助治疗。

 

调查显示,48.2%的老年人表示在购买保健品时会考虑“效果”,35.9%的老年人会考虑“安全无副作用”,33.4%的老年人会考虑“价格”,17.8%的老年人会考虑“品牌”,13.4%的老年人会考虑“提供‘免费体检’服务”,分别有5.4%的老年人会考虑“赠送丰厚的礼品”和“健康讲座的内容很吸引人”,4.2%的老年人考虑“推销人员服务好”。 

 

近不断出现的保健品/保健器械诈骗案其根源就是部分不法商家利用老年人对于身体健康的过分追求故意夸大保健效果诱导老年人消费,但验证保健效果需要很长的时间、甚至是毕生的精力,再加上老年人获取相关信息的途径相对滞后、不能在时间获取类似诈骗信息,也是导致此类案件层出不穷的主要原因。


(三)老人爱旅游,购物以次充好,骗你没商量。


近九成的老年人经常出去旅游,出游过程中喜欢购买土特产、美食、工艺品、金银玉石、保健品等,老年旅游消费已经成为旅游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有些商家抓住老年人辨别能力差的特点故意夸大商品功能诱导消费、以次充好赚取高额利润。


调查显示,88.4%的老年人表示经常出去旅游,单次旅游人均花费超过2000元。


调查显示,62.1%的老年人表示出游时喜欢购买土特产,39.3%的老年人喜欢购买美食,28.7%的老年人喜欢购买工艺品,11.4%的老年人喜欢购买金银玉石,7%的老年人喜欢购买保健品,1%的老年人喜欢购买药品。


综上所述,老年旅游消费已经成为旅游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各路商家纷纷使出浑身解数来抢占市场。比如,不少旅行社纷纷联合各类商家推出“低价团”,通过低于市场成本的价格诱导老年人报名参团,然后再在旅行过程中安排各式各样的购物点,而旅行社安排的这些购物点都是相对封闭的空间又有专人负责对商品进行群情激昂的演讲,不少存在夸大效果、以次充好的情况,而老年人的辨别意识和现场反应能力相对较慢,在相关人员催促和诱导下纷纷打开钱包进行消费,甚至存在商家强制消费的情况。


(四)理财公司用高噱头诱惑老人上钩。


部分老年人为了资产选择炒股或在理财公司购买理财产品,但是由于老年人缺乏风险判断能力和防范能力导致理财产品出现了亏损甚至是血本无归。


调查显示,68.3%的老年人选择在银行进行理财,8.4%的老年人选择在理财公司进行理财,7.2%的老年人选择炒股的方式进行理财。

在银行进行理财的老年人,有3.2%的老年人表示理财产品出现了少量亏损,1.2%的老年人表示本金全部亏损。在理财公司进行理财的老年人,有6%的老年人表示出现了少量亏损,2%的老年人表示本金全部亏损。在炒股的老年人中,有25.6%的老年人出现了少量亏损,2.3%的老年人表示本金全部亏损。

 

目前,类似于理财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多数开设在高档写字楼,装修豪华气派,许诺无风险高回报,但是与其光鲜的外表不同,这些公司中不少存在超范围经营、虚假宣传等问题。利用老年人风险预判能力差、对合同文本猫腻判断不足、一味追求高额利润等特点通过夸大、掩盖风险来诱导老年人自己公司的所谓“理财产品”和“项目”,致使不少老年人上当受骗。


另外,不少银行网点仍然有保险专员驻守,通过高诱导老年人购买产品但不向其明示是保险产品,导致很多老年人的存款变成了保险金,需要用的时候取不出来。


(五)四成左右的老年人不了解医疗器械骗局和理财骗局。


调查显示,分别有14.9%、34.6%、31.9%、32.6%、44.3%、39.4%的老年人表示不了解电话诈骗、食品骗局、旅游陷阱、药品保健品骗局、医疗器械骗局和理财骗局。

 

(六)老人买食品易起争议。


调查显示,15.9%的老年人与食品经营者发生过消费争议,3%的老年人与药品经营者发生过消费争议,2.7%的老年人与医疗保健品经营者发生过消费争议,2%的老年人与老人院发生过消费争议,1.3%的老年人与旅游景点经营者发生过消费争议。


(七)遇到消费纠纷,近一成老人选择默默忍受。


当遇到消费纠纷时,73.3%的老年人选择与经营者交涉,58.9%的老年人选择向消费者组织或部门投诉,10.4%的老年人选择向新闻媒体爆料,7.9%的老年人选择向法院起诉,7.2%的老年人选择自己找人解决,0.3%的老年人选择报警,另外有8.7%的老年人选择默默忍受。

上一页|1|
/1页